
左一为孙豫
10月23日,2025年全国职工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国科技城会议展览中心落幕。这场由全国总工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权威赛事,汇聚了全国托育服务领域的顶尖人才,以 “理论 + 实操” 的综合考核模式,全面检验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相较于去年首届赛事上海队取得的团体二等奖,今年上海队实现历史性突破,黄浦选手的表现成为关键助力:在激烈的角逐中,来自黄浦区的两位选手孙豫、吕子蕾大放异彩,凭借精湛技艺与出色发挥,斩获多项殊荣,成为上海代表团拿下“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团体一等奖和“保育师”团体二等奖的核心力量。
国家级赛事铸标杆,黄浦选手创佳绩
大赛作为托育领域的“国家级大考”,其含金量远超行业协会赛事,覆盖全国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考核体系兼具专业性与综合性。实操环节涵盖卫生保健急救、生活照料、早期发展支持等四大核心模块盟配资,结合理论知识笔试,全方位考量选手的综合服务能力。
在之前的上海市托幼职业技能大赛中,黄浦区托幼工作者凭借出色实力脱颖而出,其中,2名选手孙豫、吕子蕾最终入围,与其他区的四名选手一起,代表上海队出征2025年全国职工托育职业技能大赛。


比赛中,孙豫在“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项目中力压群雄,夺得全国个人第一名,其所在的上海市代表队同步斩获该组别团体一等奖;吕子蕾所在的上海市代表队则在“保育师”组别中稳扎稳打,拿下全国团体二等奖。上海队此次共派出 6 名选手,分属两个组别各 3 人,黄浦选手占比达 1/3。黄浦选手的突出发挥成为团队登顶的核心支撑,充分彰显了黄浦区在托育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厚底蕴。
科学备战强根基盟配资,“眼里有孩子” 定胜负
此次比赛,共有四名随队教练,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星光幼儿园的副园长奚尤旎便是其中之一。在技术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幼教部教研员王菁的帮助下,她和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为选手量身定制精准训练计划,从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到实操技能反复打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准备到位。
针对赛事中“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和“保育师”两个组别的差异,教练团队进行专项突破:婴幼儿发展引导员需同时指导亲子双方开展活动,兼顾孩子发展与家长引导;保育师则聚焦托班儿童群体及个体需求,应对班级日常照料与个性化发展问题。上海选手从全国高手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秘诀,在于坚守 “眼里有孩子” 的育人理念。
黄浦区的教练奚尤旎表示:“即便面对模拟场景,选手们也会以对待真实儿童的态度投入其中,这种专业情怀极具感染力。” 据了解,两位选手均来自黄浦托育一线,长期的一线实践积累让她们能将专业技能与育人初心深度融合,在赛场上展现出真实自然的服务能力。例如应对保育师组别 “托育孩子把书当积木玩如何激发阅读兴趣” 的实操题时,她们立足儿童年龄特点,通过猜谜、互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书本乐趣,摒弃被动灌输模式,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值得一提的是,吕子蕾与去年参赛的双胞胎姐姐吕子晖是 “托育姐妹花”,两年分别代表上海出征,这种职业传承精神也成为团队前行的精神动力。
教练奚尤旎(图右)在指导吕子蕾(左)进行“实战模拟”。
团队同心筑后盾,蓄力赋能托育未来
耀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同心协力与多方支持。备战过程中,教练团队不仅专注于选手的技能提升,更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训练强度大时,教练们会及时与选手沟通疏导,给予鼓励支持,帮助她们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除教练团队的保驾护航外,各部门的协同支持也为赛事备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市多部门联动组建的专家教练团,发挥各领域专业优势,为选手提供全方位技能赋能;上海开放大学的后勤保障工作细致入微,解决了选手的后顾之忧。这种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模式,不仅助力选手在全国大赛中斩获佳绩,更构建了上海托育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

多年来,黄浦区通过“职业能力培训强基础、区保育技能大赛促竞技、保育带头人工作室树标杆” 的多维度模式,持续赋能保教队伍成长,不仅累计为上海市各类赛事输送大批骨干人才,更成功构建起高质量保育人才梯队,为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队伍保障。此次托育职业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更成为区域托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黄浦区将以此次赛事与过往培育成果为双重契机,系统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深化能力提升,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同时始终秉持 “眼里有孩子” 的核心理念,深耕托育领域、探索创新实践,持续为构建完善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注入黄浦力量,让优质托育惠及更多家庭盟配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动能。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